照片1(57年) 創辦人程萬里神與第一批院童
57-71年: 恩典之路﹏院長:謝德來修女、許悠遠修女
故事一:我的名字叫勇敢
小兒麻痺第一位入德蘭中心的阿銘,非常非常的高興,終於達成他的願望;可以上學唸書了,他13歲才唸小學一年級。他感謝當時去家訪的安妮修女和義達修女介紹到德蘭中心,及創辦人程萬里神父的接納,感謝當時的國小校長接納他到學校。後來跳級,小學3年就唸完。
接著唸寶山國中,成績優異。高中考到桃園天主教振聲中學夜間部,白天修手錶,很辛苦但我很積極又樂觀的心態,戰勝了一切的困難。我拿著拐杖一樣可以爬山,爬到關西聖母山,一般行動方便者,從山下都要爬20分鐘才能到。我的路雖然不平坦,我仍要使勁的往上爬,依靠我【心】的力量,困難挫折讓我更堅強,因為我的名字叫勇敢。阿銘,讚!讚!讚!
故事二:河邊的樂園
早期大約62-68年之間,德蘭中心聖堂後面馬路下去是竹園,在下去是河流。夏天到了時,小兒麻痺的孩子,有的拿柺杖、有的還沒做手術的,就抓著兩支腳半蹲的樣子走下去,往河邊的樂園去玩水。
河水的對面,有一堆的細沙。他們行動方便或小兒麻痺的孩子,往沙堆去變成泥人,再從沙堆上面往下跳或滾下來,噗通到河水裡。真好看又好玩。
故事三:她的筆記本若不借我怎麼辦?
阿烈57年入德蘭中心,跟他同班的阿寶是班上成績一、二名次的學生。阿烈比較在中等後,有些筆記是要抄寫的,不然到學校會被老師狠打手心。當時的教育制度是可以的。
幾次在洗碗時,阿寶會不小心或有意的潑水到阿烈的身上,阿烈很生氣,他想反擊。但想一想不敢,他說:若反擊,以後她的筆記不借給我,我怎麼辦?而且後面會有其他的效應。阿烈長大在社會上,有一個師傅看上他,教他各種表演技藝,他學的很快。之後師傅帶他出國表演,且到了好幾個國家,真的行行出狀元。
故事四:有驚無險
某一天程萬里神父(高齢)從新竹搭公車回雙溪,途中司機緊急煞車。神父的位置是在後面中間,沒有扶手,直接衝到前面,乘客驚叫,哎呀喂還好沒事,天主保佑有驚無險。
故事五:我好想回家
阿甘小時候剛會走路,得了小兒麻痺症,兩腳無力5歲時就到了德蘭小兒麻痺服務中心。有一天晚上,李修女陪他在升旗台,遠處的山有活光,他跟李修女說:我家就在山上ㄛ,好想回家。
幾天後在三樓的客廳,陳修女說:你很想家嘿,阿甘說:相當想ㄛ。修女說:有郵差也許可以帶你回家,阿甘說好啊,給我臉上貼郵票。
修女為了滿足他的需要,臉上貼了郵票,阿甘起身拿住他的兩個拐杖,從三樓延著樓梯的慢慢下樓,到一樓等待郵差。當時郵差已來過了,後續只有陳修女知道了。
故事六:地瓜或芋頭,砍木材
1.當時經濟拮据,早餐是蘿蔔乾配稀飯,有時好一點,蘿蔔乾炒蛋配稀飯。常常煮飯時米不夠就加地瓜或芋頭。
2.洗澡水是用稻殼燒的,每星期一次修女帶著院童到寶山農會拿稻殼。用拖板車 載好幾袋,在路上不心就會掉下來,還好馬路上的車子非常少。雖然每個人的皮膚都非常癢,但覺得很好玩,大家都很快樂。有時一起砍木材,也是為燒飯或燒洗澡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