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蘭兒童中心「四十而不惑」(1968-2008)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新竹教區主教—劉獻堂
 

(一)沿革
    法國籍的耶穌會士程萬里神父(Rev. Jean Billot, S. J.)於1955年由上海轉來台灣傳福音;1956年來新竹縣寶山鄉新城和雙溪村開教並建立聖堂,創辦「孝愛幼稚園」,因鄉民均是客家人,程神父為能融入社會,深入民間,以六十高齡開始學習客家話,1964年開創青年學生輔導中心,義務指導附近青年學生的課業與生活輔導,並提供場地辦理各項活動,這年程神父邀請德來會修女到寶山鄉服務,照顧幼稚園,並負責輔導青年學生,同時也協助程神父傳福音。1968年興建德蘭中心,起初是為訓練當地女青年學得一技之長,後來擴大服務的範圍,也收容殘疾兒童和小兒痳痺患童。

 

(二)耶穌說:你們對我這些小兄弟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二十五,40)
  程神父和修女及傳道員到各村挨家挨戶訪問,發現有不少患小兒痳痺的孩子,行動不便,他們留在家中,既不能上學讀書,又需要家人照顧,增加家庭的負擔,經程神父深思考慮後,決議將德蘭中心易名為「德蘭小兒痳痺中心」,專門為小兒痳痺患者服務,使他們得到更好、更專業的照顧、醫療和復健,並就近到附近的國小學和國中讀書。
  1983年,程神父年老力衰,退隱於台中市耶穌會安養院,是年10月19日凌晨蒙主恩召,安息主懷,進入永生。程神父一生奉獻犧牲,愛主愛人,服務熱愛中國教會;臨終前還念念不忘德蘭中心的孩子們。

 

(三)失功能的家庭
  近數十年來,因醫療發達,一般家庭注重衛生保健,藥物更精良有效,小兒痳痺逐漸絕跡,德蘭小兒痳痺中心再度改稱為「德蘭兒童服務中心」,照顧失去功能家庭的兒童,如孤兒、棄嬰、或特殊問題家庭的子女,使他們接受溫馨的照顧,家庭的親切呵護,分享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並使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鍛鍊他們自信、自立、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以期他們能成為優良的國民,組織美好的家庭。近年來,經過德蘭中心服務的兒童約450餘人,他們懷著感恩的心回饋社會,多已組織有功能的家庭,並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甚受雇主的器重和信賴。

 

(四)德來會修女
  德蘭兒童服務中心的成長與發展,德來會修女付出很多的愛心和辛勞,起初程神父籌劃一切,修女們僅照顧孩子們,經費問題不必擔心,程神父逝世後,院外和院內的一切責任,修女們一肩承擔起來,她們是孩子們的母親又兼代父職,她們是孩子們的靠山,孩子們的導師,和孩子們的守護天使;創中心之初,物資缺乏,生活清苦,國家和社會無力幫助教會的慈善事業,程神父和修女們收容小兒痳痺患者,除了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外,還負擔龐大的醫療和復健費,以及教育費,這些費用全靠程神父向歐美教會機構和親友們募捐;近十多年來,德蘭中心漸受社會人士的肯定,善心人士的捐贈米麵、蔬菓、文具、衣服、現金和日用品,積少成多,使德蘭中心走過艱苦的歲月,其中有歡笑,有淚水,有心酸,有安慰,如今懷著感恩的心將這一切奉獻給上主,祈主繼續領導、光照和照顧。

 

(五)志工團體
  很多志工團體,社會團體和民間團體出錢出力支持德蘭中心;很多志工為孩子們服務,輔導孩子們的學業,伴隨他們成長,分享孩子的歡笑與憂愁,奉獻無比的愛心;孩子們的成長,學業的進步,讓志工們雀躍,孩子們病痛、犯錯、迷失、學業退步,使志工哥哥姐姐們掛心,他們與院童同甘共苦,感同身受,沒有這些可愛義工的協助,德蘭不會有今天的成果。

 

(六)德蘭的成長
  國家經濟發展良好,社會進步,很多社會人士和政府機構對教會慈善事業有信心,熱心支持德蘭中心,在硬體建築和設備方面改善很多,有充份的空間和設備,使孩子們組成數個家庭,成員有爸媽,兄弟姐妹,每個家庭一起用餐,一起分擔家務,使院童有家的感覺,感受到家庭的溫馨,父母的疼愛,和手足的情誼,使他們身、心、靈能平衡發展,健全的成長。

 

(七)感恩
  德蘭中心慶四十周年(1968-2008),四十年的歲月中,有痛苦,有喜樂,有歡笑,有眼淚,有成功,有失敗,這一切都在祈禱中度過,天主的護佑和降福加強我們的信心,增強克服困難和力量,我們滿懷信心和喜悅及誠懇的感恩之心向上主獻上我們卑微的服務和祈禱,祈主悅納,也虔誠地向關心德蘭中心的社會大眾,志工團體和民間團體獻上我們的感激,祈求天主降福各位平安、喜樂、生活圓滿,務期大家不棄,繼續發揮愛心、關心,服務院童;孩子們需要您們,也愛您們!